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正文

《如风吹过》致敬青春时代 闪耀平凡光辉

http://www.shcaoan.com 中华娱乐网 2021/12/14

 《如风吹过》致敬青春时代 闪耀平凡光辉

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歌剧舞剧院制作的舞剧《28天》将于2021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二七剧场首演,届时,青年舞蹈家们将用动人的舞姿为京城观众讲述一段峥嵘岁月里的青春往事。在12月8日舞剧《28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品主创全阵容携手亮相,通过展示舞剧片段和现场解读,为观众揭开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

激情热血,青春致敬青春

鲜活灵动,再现光辉岁月

舞剧《28天》讲述了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舞美队接到任务,他们需要在28天的时间里,将天安门城楼装饰一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一群年轻的文艺战士们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把他们心中憧憬的新中国壮美图景描绘在天安门城楼上,创造了一个“28天”的伟大奇迹。本剧根据真实历史人物改编,致敬所有的平凡英雄。

七十多年前的一段真实历史故事,在今天的青年艺术家们的创作中,被寄予了全新的热情与感动。“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当年完成这么重要任务的一群人,竟然是年龄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大的一群年轻人,”谈到创作舞剧《28天》的初衷,导演王圳冰难掩对真实历史人物的钦佩,“他们是我们的前辈,但我们更愿意把那个时间节点的他们当做同龄人去理解。”

北京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珩表示:“《28天》这部剧的主创群体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演员平均年龄还不到三十岁,他们创作这个作品是‘青春致敬青春’——今天这群正值青春的创作者,在致敬当年风华正茂的文艺工作者。”这种创作思路也在作品中的到了很好的体现,舞台上,年轻的舞蹈演员展现出了青春特有的朝气与活力,更用他们精湛的舞蹈表演,刻画出了经历过革命岁月的剧中人对新中国的向往与憧憬。

正是因为出自年轻主创团队之手,这部讲述重大革命历史时间中动人细节的舞剧作品才更加富有当代特色和青春活力。作品里人物塑造更加鲜活,故事桥段充满幽默与温情,主创者们相信,这将是一部可以令青年观众喜爱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我们让剧中的人物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平凡人的情感,”本剧导演黄云松认为,同样是青年人,今天的年轻观众和历史中的人物不应该存在代沟,“因为人心中的理想和热情永远是相通的。”

大历史小故事,再现大典背后的“奇迹”

小人物大情怀,刻画平凡又伟大的英雄

舞剧《28天》中“28天让天安门城楼旧貌换新颜”的核心剧情,有着真实的历史原型。72年前开国大典前夕,承担布置装饰天安门城楼任务的是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舞美队的队员们前后共设计了20幅方案供上级挑选,最终八盏大红灯笼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认可并最终实行。

在创作舞剧《28天》剧本的过程中,编剧李天翼充分挖掘了这段历史中鲜活的人物代表,将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融入剧中。原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舞美队队长苏凡当年只有25岁,彼时的他刚刚新婚不久,爱人是后来蜚声国内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而舞美队中的一位“国际友人”更加特别,日本左翼画家小野泽亘,中文名萧野,天安门城楼“张灯结彩”悬挂八盏大灯笼的方案最早便由他提出。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成为了《28天》剧中鲜活的角色:老成稳重的王队长之团队的灵魂,他迎难而上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所有的创作者;日本设计师小野更是积极融入集体,以自己的真诚与才情赢得了队员们的尊重。

剧中登场的其他人物也各有特色:善于交际、深通人情世故的万金刘,忠厚耿直、身强力壮的大力东,认真细致、擅长手工的道具师小石头,性格内向又热爱艺术的的于裁缝,聪明伶俐、美丽大方的剧社演员英子……这些在大历史时刻做出贡献的“小人物”,却拥有着家国天下的“大情怀”,将对新中国的无限憧憬转化为攻克难关的决心。导演王圳冰希望通过这些富有人情味的角色,让观众感受作品的温暖:“他们都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人物,只有平凡的人完成了不平凡的事业,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信念带来的力量。”

“本剧的宣传语是‘致敬青春时代,闪耀平凡光辉’,凸显了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杨照珩表示,“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人民英雄,这一点在我们的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正是无数像剧中人那样的‘平凡人’共同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张灯结彩鼓声起;视觉丰富赏非遗

灯笼是舞剧《28天》贯穿全剧的重要线索与视觉亮点。舞美队员们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子手中的红灯笼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舞美队员们绞尽脑汁向制灯师佟姥爷子请求传授制灯技巧,多次被拒,又再度尝试,将剧情推向了一个小的高潮点。

1949年开国大典当日,八个中国有记载以来最大的圆红灯笼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每个约重80公斤,这八个灯笼在大典结束之后一直悬挂了45年,直到1994年被摘下。这个灯笼不仅是开国大典重要的装饰,也是舞剧《28》天中的重要线索。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宫灯的制作,舞美设计王玥琛、毕欣冉走访了北京市美术红灯厂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北京市美术红灯厂的前身是晚清时期为宫廷、王府制作宫灯的文盛斋。创作前期,主创团队搜集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北京宫灯制作的资料,他们结合这些信息,将制灯的过程细化,编成了可看性和艺术性兼备的舞段。

“我们采用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融入北京传统文化,再结合到了舞剧的编排当中。”黄云松导演说道。“除了北京宫灯,我们还在舞段中加入了一些京西太平鼓的元素,可看性很强,为了丰富我们这部剧的艺术美感和文化气息,同时也想让这个剧更具在地性。”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太平鼓队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的欢庆表演。舞剧《28天》中,主创团队也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元素,在舞美队请求老灯师制灯的剧情中,舞美队员敲着太平鼓围着老灯师舞蹈,视觉上大气有力,表现出舞美队员三顾茅庐的决心,在剧情上又编排得诙谐幽默,增添了趣味性。两处非遗元素融合的巧思都为整部剧增添了很多亮点。

京腔京韵,经典旋律巧融合

光影缤纷,服装舞美多构思

除了舞蹈编排上的元素融合,《28天》在音乐、舞美、服装各方面都用心设计,也正是各部门的多方努力,使整部剧更加完整、精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舞剧《28天》在音乐设计上延续了风格在地性的观念,用了三弦、京胡、小快板等,整体风格充满了京味儿。值得一提的是,配乐中将《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等音乐的旋律化用其中,特别是国歌的开头旋律曾在剧中多次响起。“舞美队员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大雨里站军姿的时候,以及最后完成任务的时候,观众都能听到这段熟悉的旋律,”本剧作曲杨翼表示,国歌旋律的出现意在表达剧中舞美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们热爱着即将到来的新中国,这个旋律不仅是一种信念的象征,也是他们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 这段旋律每一次的出现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也起到了贯穿整剧、升华主题的重要作用。同时,倒计时的钟表声也穿插在整个配乐当中,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将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

舞剧《28天》的巧思同样体现在该剧的舞美与服装设计中。舞美设计采用了实景与投影结合的形式,开国大典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新设计的场景将用投影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极大丰富了舞台空间。全剧的高潮部分,将出现两个巨大的半成品灯笼框架,演员们在灯笼框架中穿梭舞蹈,在展现出高超舞技的同时,也表达了宫灯制作技艺的繁复。最终灯笼制作完成,两个半圆灯笼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大灯笼,舞美队站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服装设计上,整体以土黄色调为主,贴合舞美队员们军人身份的基础上,又结合他们各自的职位以及性格特点,做出了紧贴人物形象与性格的设计,辅以人物随身道具的使用,使人物性格特点更加鲜明。

声明:中华娱乐网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作者所有,文字和图片均源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更多同类文章敬请浏览:综合资讯

《如风吹过》致敬青春时代 闪耀平凡光辉